查看原文
其他

时评 | 对“罗尔事件”的反思

张心柯 艺术学人 2018-10-05

注: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,本文呼吁将此事件称为“罗尔事件”。



对“罗尔事件”的反思

——请还朋友圈一片干净之地

 

 

2016年11月30日上午的朋友圈是“罗尔”的世界,因为许多人在转载一篇名为《罗某某,你给我站住》的文章,还附带几句话。这里就不再赘述,相信大家都知道了。本文就从爱心、权威、慈善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通过“罗尔事件”我们对朋友圈应该有什么反思。

 

首先,爱心大爆发,慈悲大泛滥。爱心与慈悲都是非常美好的人性品德,但是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、真假难辨的信息,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“爱心”“慈悲”负一点责呢?如果一个人的爱心、慈悲轻而易举地就奉献出去,这爱心、慈悲似乎也太廉价、太不珍贵了吧!对待网络上的筹资事件,一定要辨别真假之后再转发或发表意见,切不可盲目或感情用事。爱心、慈悲,这么美好的人性品德,如果被虚伪人士利用,岂不是太可悲了!还有一个坏的影响,就是这会形成一种营销模式,即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爱心、慈悲来谋取利益。这样一来,这个社会的爱心会受到严重打击,就像“狼来了”的小男孩——或许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,我们却不再愿意奉献自己的爱心了。

 

其次,权威人士转发了,所以“我”也转发了。有些人转发,是因为看到非常信任的某个人转发了。这就说明一个问题:个人思考的独立性需要加强。网络信息太多,鱼龙混杂,或许你信任的人也没有辨别真伪而就转发了呢?所以,转发朋友圈还是慎重一点的好。正像有人说:“吾爱吾师,但吾更爱真理”。同样的道理,对于那些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,我们也不能盲从,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,这是对自己的负责,也是对朋友圈其他人的负责。

 

第三,慈善该不该在朋友圈做?现在的朋友圈真是功能强大,有卖东西的,有众筹的,还有寻找人的……要照这样下去,警察蜀黍是不是也要下岗了?朋友圈,就是朋友的圈子,应该是一个分享喜怒哀乐、生活经历的个人温馨场所。几年过后,当我们再回头翻翻朋友圈的时候,会百感交集吧!试想,打动自己的是一个广告,还是自己的一个生活片段?所以,朋友圈的本质应该是带有一点隐私性的。而公共领域的事件诸如广告、销售、寻人启事、众筹等一旦侵入朋友圈这个带有隐私性的场所,就会打破这个场所的那种温情脉脉之感。因为这些广告、销售等不但充斥着铜臭味,还真假难辨、乱人耳目。而且,这些事情应该有它们自己专属的领域,现在百度搜索不也要明确标明哪些是“广告”吗?毕竟,一旦涉及到金钱财物,事情都会变得非常复杂。

 

总之,“罗尔事件”也让我们长了一个教训。现在,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。虽然朋友圈只是朋友圈,但它的影响却很大。有些人可以因为朋友圈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,也有些人可以因为朋友圈臭名昭著或一无所有。朋友圈是朋友的圈,这里有我们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,形成了我们网络上的另一个小集体;朋友圈也是自己的圈,这里记录着自己的喜怒哀乐,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中的悲欢离合,可以说形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史和精神史。朋友圈,让我们可以摆脱时间、空间的局限,让亲人、朋友之间的距离缩短,早上看他发一个朋友圈,我们点个赞,就好像是在说“早安”;晚上留个言,就当是说了“晚安”。这,不也是一种幸福吗?

 

所以,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朋友圈,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:让自己的朋友圈干净、纯粹点——少一些商业的铜臭味;让自己的朋友圈独立、个性点——少一些人云亦云、“人转亦转”;让自己的朋友圈真诚、可靠点——少一些不确定信息、虚假信息。还朋友圈一片干净之地,也是还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一片纯粹之地、独立之地与真诚之地。

 

作者:张心柯

转载请注明作者、出处




艺术,让人成为人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